张德礼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14-04-16 浏览次数:

姓名

张德礼

性别
学科专业

预防兽医系

联系信箱

ericmapes@126.com

出生日期

1962.12

籍贯

陕西山阳县

教授级别

四级

毕业院校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现吉林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

研究方向: 招生专业门类: 1. 预防兽医学(兽医学科,农学学位) 2. 生物信息学(生物学科,理学学位) 3. 动物生物技术(兽医学科,农学学位) 招生方向: 1. 分子病毒学与分子免疫学(重大呼吸道病毒病猪模型系统生物学机制分析) 2. 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病毒感染、免疫与肿瘤组学、计算系统生物学) 3. 生物制品与免疫技术(天然免疫新基因筛选、鉴定、功能研究与疫苗研制) 4. 肿瘤病理与系统医学(肿瘤起源、发病机制、致癌毒理与生物循环选育) 研究领域: 呼吸道病毒病(流感与蓝耳病)猪模型系统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天然免疫、疫苗与肿瘤 科学研究方向为分子病毒免疫与肿瘤系统生物学(以人兽共患病毒病为主攻对象,以病毒复制、感染、免疫、致病、传播、致癌、遗传、变异、进化为主线,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机理、筛选抗病育种基因谱和研发新型实用疫苗为远期目标,重点针对甲型H1N1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与猪蓝耳病等异常天然免疫应答性呼吸道RNA病毒病生物“组学”、系统生物学机制研究并分子细胞生物学验证,核心问题涉及病毒感染的超高速路、非编码RNA与表观遗传信息网络和基于模式识别受体的抗病毒感染天然免疫信号转导、分子调控与病理损害机制等): 1.新生病毒分离鉴定与跨物种传播机制研究(含病毒微进化与巨进化分析); 2.病毒感染、天然免疫与肿瘤病理的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研究(含编码基因与非编码基因的精确识别和功能预测,具体包括新基因与非编码RNA的识别、克隆、鉴定与功能研究); 3.病毒病与恶性肿瘤等复杂性疾病分子演化网络的系统生物学研究,含生物分子网络的系统建模与调控机制分析; 4.电子细胞、电子组织与电子器官的系统生物学建模与应用研究; 5.新型病毒疫苗(复合型多表位疫苗与基因疫苗)研制和新型免疫佐剂研发; 6.畜禽转基因育种价值RNA病毒宿主抗性或易感性的蛋白编码基因谱或microRNA基因谱的高通量筛选与规模化鉴定。
个人简历: 张德礼,男,预防医科院访问、中科院、清华高访。解放军兽医大学(现吉林大学/军事医科院)硕士。中国农大/第四军医大博士。清华/北大双博士后。病毒免疫与肿瘤病理、生物信息与系统生物学专业。清华评定研究员(教授)资格。北大教师(研究员)。2006年为西农大高层引进人才、教授、博导,动物医学院病毒免疫与生物信息研究室(Group of Virology, Immunology & Bioinformatics, VIB)、预防兽医学系兽医微生物学与病毒学课程组教师、学科带头人。2002年4月在第七届国际人类基因组大会上获得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HUGO)基因命名委员会Poster奖(与会代表2000多人,参赛论文680篇,全球只有5人获奖),这是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人类基因组大会上首次获奖,被两位颁奖专家亲笔推荐为HUGO成员。2001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提名。获中国博士后生命科学学术研讨会暨院士论坛优秀学术论文奖第一名。获军队科技进步二、三等奖,获国家二类新药证书和生产批准文号。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百余篇(SCI收录19篇,IM收载27篇),参编专著三部。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交流项目、6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或重点项目和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曾参与国家973和863项目。主讲本科生《兽医微生物学》、《动物微生物学》和《水产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研究生《高级兽医微生物学》(现《高级兽医病原学》)、《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病毒学与免疫学》、《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课程,以及博士生《兽医分子微生物学》课程,开设全校本科生公选课《病毒学与病毒病》、《免疫学与生物药物学》、《肿瘤学与基因组医学》和《医药生物信息交叉热评》等。 1980.08-1984.07 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药用、经济与实验动物专业 学士 1984.08-1987.12 解放军兽医大学军事兽医研究所病毒病研究室 硕士、研究实习员 1987.12-2003.12 北京军区后勤部军马防治检验所 助研、高级兽医师 1991.07-1992.03 中国兽药监察所菌种保藏中心病毒室 病毒核酸电泳合作研究 1992.03-1993.06 中国预防医科院病毒所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访问学者 1997.05-1999.12 中国农大与第四军医大 农大博士、军医大客座研究员兼毒理室主任 1999.12-2000.05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分子病毒学与生物工程开放实验室并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蛋白质工程研究室生物信息学组 高级访问学者/博士后 2000.05-2002.09 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北京大学医学免疫学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人类疾病基因研究中心博士后、生物信息学组负责人 2002.09-2005.03 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自动化系、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生物信息学研究部、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信息分室、清华大学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生物信息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博士后 任职建议:期满离站科研工作评审意见评定研究员(教授)资格(2004.10) 2004.09-2006.09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教师(研究员) 2005.10-2006.04 清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 纳米医学高访学者 2006.09-至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高层次引进人才、预防兽医与生物信息教授、博导
代表性论著: 1. Jiang PF, Wang JN, Kang ZZ, Li DY, Zhang DL*. Porcine JAB1 significantly enhances apoptosis induced by staurosporine. Cell Death and Disease (IF6.044). 2003, 4, e823; doi:10.1038/cddis.2013.357 2. Zhang WQ, Wu WW, Lin WC, Zhou PF, Dai L, Zhang Y, Huang JF*, Zhang DL*. Deciphering Heterogeneity in Pig Genome Assembly Sscrofa9 by Isochore and Isochore-like Region Analysis. PLOS ONE (IF4.351), Oct.11, 2010,http://dx.plos.org/10.1371/journal.pone.0013303 3. Song BX, Wang F, Guo Y, Sang Q, Liu M, Li DY, Fang W, Zhang DL*.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based detection of functionally similar proteins within species.Proteins(Structure,function & Bioinformatics,IF 3.392). 2012, 80:1736–1743 4. Yang Y, An T, Gong D, Li D, Peng J, Leng C, Yuan Z, Tong G, Tian Z*, Zhang D*. Identification of porcine serum proteins modified in response to HP-PRRSV HuN4 infection by two-dimensional differential gel electrophoresis. Vet Microbiol(IF3.327). 2012, 158(3-4):237-246. 5. Jiang PF, Wen JG, Song H, Chen XY, Sun Y, Huo XX*, Zhang DL*. Characterization of porcine P58IPK gene and its up-regulation after H1N1 or H3N2 influenza virus infection. J Clin Virol (IF3.287). 2013, 58:120-126 6. Song H, Wang Q, Guo Y, Liu S, Song R, Gao X, Dai L, Li B, Zhang D*, Cheng J*. Microarray analysis of microRNA expression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influenza A (H1N1). BMC Infect Dis(IF3.025). 2013 Jun 3;13:257. doi: 10.1186/1471-2334-13-257. 7. Song H, Wang Q, Wen JG,Liu SN, Gao XS,Cheng J*, Zhang DL*. ACVR1, a Therapeutic Target of Fibrodysplasia Ossificansc Progressiva, Is Negatively Regulated by miR-148a. Int. J. Mol. Sci.(IF2.598) 2012, 13:2063-2077. 8. Jiang PF, Zhang DL*. Maternal Embryonic Leucine Zipper Kinase (MELK): A Novel Regulator in Cell Cycle Control, Embryonic Development, and Canc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IF2.464). 2013, 14, 21551-21560; doi:10.3390/ijms141121551 9. Wang F, Liu M, Song BX, Li DY, Pei HM, Guo Y, Huang JF*, Zhang DL*.Predi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 in swine. Proteome Science(IF2.328). 2012, 10:2. 10. Jiang PF, Li DY, Bi LJ*, Zhang DL*.BCL-G as a new candidate gene for immune responses in pigs:Bioinformatic analysis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Veterinary Immunology and Immunopathology(IF2.076). 2012,150:112– 117. 11. Yang Y, Wu J, An T, Liu F, Yuan Z, Peng J, Wu Y, Meng Z, Tian Z*, Zhang D*. Production of antisera against porcine haptoglobin: potential for distinguishing haptoglobin subunits. Res Vet Sci(IF1.774). 2013, 94(3):526-530. doi: 10.1016/j.rvsc.2012.10.003. Epub 2012 Nov 16. 12. Chen XY, Liu XM, Wang W, Wang JC, Meng QW*, Zhang DL*. Chicken 7SK promoter drives efficient shRNA transcription with species specificity. Research in Veterinary Science(IF1.774). 2013,95(3):1006-1011 13. Fang W, Zhou N, Li DY, Chen ZG, Jiang PF, Bi LJ*, Zhang DL*. An integrative bioinformatics pipeline for the genome-wide identification of novel porcine microRNA genes.Journal of Genetics(IF0.876).2013, 92(3): 587-593 14. Zhou PF, Zhang F, Zhao ZH, Zhang WQ, Zhang Y, Zhang DL*. ab initio SVM classifier for porcine microRNA precursor prediction. Life Science Journal(IF 0.165), 2010, 7(2):25-27 15. Zhang DL, Liu SG, Yan LF, Li LJ, Huang GS, Fang FD et al. Carcinogenesis or tumourigenicity testing of animal cell lines for vaccine preparation by colony formation on soft agar and by agglutination under plant lectins. Cell Biology International. 25(10):997-1002, 2001(SCI, IM收录). 16. Zhang DL. Studies on isolation, serum-free cultivation and manufacture of mink enteritis virus optimized for vaccine preparation. Biologicals,1997;25(1):103~111(SCI, IM收录) 17. Zhang DL, Yin Z, Wang SZ. Evaluation of immune response and protection in animals given mink parvovirus vaccines. Biologicals,1997;25(1): 93-101(SCI, IM收录) 18. Zhang DL. Studies on preparation of inactivated vaccines from cell cultures of mink enteritis virus (MEV) and their immunity. Science in China (Scientia Sinica), Series B--Chemistry,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1991;34(8):947-962(SCI, IM收录) 19. 张德礼、丁培国、凌伦奖、陈润生、马大龙。人类新基因C17orf32的电子克隆和编码区序列RT-PCR验证。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2;29(4):543-549 (SCI收录) 20. Zhang DL, Ding PG, Sun XJ, Ling LJ, Chen RS, Ma DL. In Silico cloning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novel human genes corrects errors appeared in NCBI GENOME ANNOTATION PROJECT REFSEQs.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2002;12(8): 639-640 (SCI刊物) 21. Zhang DL. Success in preparing inactivated vaccines with mineral oil or Al(OH)3 gel adjuvant from serum-free cell cultures of mink enteritis virus(MEV).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1990;35(2):174-176 (SCI刊物) 22. 蒋朋飞、张德礼*。BCL-G的研究进展和意义。中国免疫学杂志,2012,(4):379-383 23. 宋宝兴、桑青、王芬、张德礼*。基于蛋白质互作网络物种内功能相似蛋白质的挖掘. 生物物理学报,2011,27(9):789-800 24. 郭娟娟、田志军、彭金美、安同庆、冷超良、吴江、宫大庆、陈家锃、杨永倩、田志军、张德礼*。兔抗猪CD163蛋白多克隆抗体制备及鉴定。中国兽医学报, 2012,32(11):1624-1628 25. 薄联锋,徐志坤,郜 原,孙 岩,温俊歌,张德礼*。Thr-Ser-Ser位点对猪BCL10募集功能的影响。中国兽医学报,2012,31(10):1462-1466 26. 孙柏、李燕丽、张亚杰、薄联峰、郜原、张德礼*。鸡天然免疫基因BCL10的克隆与鉴定.中国兽医学报, 2011, 31(4):533-538 27. 王静娜、蒋朋飞、亢展展、李登云、华琳琳、张洋、张淑霞、张德礼*。猪免疫抑制因子MNSFβ 的克隆、表达与组织分布。遗传,2013, 35(12): 1377―1383 28. He JF, Zhang YM, Duan HJ, Cao JS, Zhang DL*. In silico identification, molecular cloning and verification of a novel pig gene homologous to human BCL10 of innate immunity and its preliminary expression profiles in pigs. Yi Chuan, 2008, 30(6):747-754(IM收录) 29. WEN JG, SONG H, SUN Y, GAO Y, XU Zk, BO LF, ZHANG DL*.Cloning, prokaryotic expression of novel swine gene P58IPK and its polyclonal antibody preparation. Xi Bao Yu Fen Zi Mian Yi Xue Za Zhi. 2011;27(6):637-640(IM收录) 30. Wu YL, Wen JG, Sun Y, Zhang DL*. Biological Activity of Purificated Swine XCL1 Protein and Preparation of Its Polyclonal Antibody. Xi Bao Yu Fen Zi Mian Yi Xue Za Zhi,2011; 27(12):1335-1338(IM收录) 31. Jiang PF, Cao JS, Liu C, Zhao HP, Zhang DL*.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novel swine gene BCL-G(L); in E.coli and preparation of its polyclonal antibody in guinea pigs. Xi Bao Yu Fen Zi Mian Yi Xue Za Zhi,2010, 26(12):1238-1240(IM收录) 32. 郜原、薄联锋、武小椿、孙柏、温俊歌、孙岩、徐志坤、张德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相关猪microRNA的初步筛选。中国兽医杂志, 2012,48(3):21-24 33. 徐志坤、薄联峰、郜原、孙岩、温俊歌、吴江、张德礼*。猪Akirin2基因的定位及其影响IL-1β和IL-6 mRNA表达的研究。中国兽医杂志, 2011,47(11):25-27 34. 曹金锁、张德礼*。猪Akrin2基因的克隆和真核表达. 中国兽医杂志, 2010,46(8):11-13 35. 柳超、张德礼*。 PLPTN真核载体的构建、表达及趋化活性测定.中国兽医杂志, 2010,46(7):22-24 36. 赵振华、张德礼*。 酵母重复基因在蛋白质互作网络中的分歧进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10):165-170,177 37. 孙 岩、温俊歌、郜原、薄联锋、徐志坤、吴耀丽、张德礼*。猪淋巴结PKR基因的克隆与体外初步表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39(9):1-6 38. 李登云、孙 岩、蒋朋飞、亢展展、王静娜、华琳琳、张洋、张德礼*。H3N2和H1N1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对猪 CDK 9基因表达的影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41(10):14-18 39. 李燕丽、 张德礼*。猪CCL17基因的克隆与原核和真核表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7):27-32 40. 张亚杰、张德礼*。 猪CDK9基因的克隆及其过表达对SUVEC细胞周期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8):33-39 41. 胡 健、王静娜、陈新雨、温俊歌、徐 瑶、钟 瑜、张德礼*。猪PDCD5基因的克隆与真核表达。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10):7-11 42. 宋豪、张德礼*。猪淋巴细胞趋化因子XCL1 的电子克隆和编码区序列RT-PCR 验证。动物医学进展,2008,29(12):11-16 43. 孙岩、王路、温俊歌、薄联锋、徐志坤、张德礼*。Beta-防御素在天然免疫中的作用。动物医学进展,20ll,32(5):120—123 44. Zhang DL. In Silico cloning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novel human genes and their functional studies (Invited Speaker, 大会特邀演讲佳宾,20分钟). 见(In): Ferid Murad, Zhu Chen and Jieping Wu. BOOKLET OF THE SECOND SINO-US SYMPOSIUM OF MEDICINE IN THE 21ST CENTURY, OCT.26-28, 2002;p65-67. 45. 张德礼。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主办的“首届京港生命科学前沿研讨会”上作特邀大会专题报告《动物细胞系染色体组型分析与致癌实验研究》20分钟,2000年10月。参著: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15日出版陈小章、高杰英主编的《上皮细胞生物学》一书(436页,689千字), 发表张德礼、黄高升等撰写的专著《细胞系致癌毒理和横纹肌样瘤起源》文章85个出版页(p186-243, p378-404), 13万字 46. 张德礼。从系统生物学角度看人类新基因的电子克隆、实验确认与功能研究(特邀大会报告,40分钟)。见(In):中国遗传学会青年科学家研讨会(六届三次)论文汇编.北京: 中国遗传学会,2002; 1-19 47. Zhang DL, Wang W, Zhu GF, Hong T. Viral vectors for gene transfer----Effective tools for genetic engineering of eukaryotic cells. Science Foundation in China (English edition), 1996;4(2):50-59(EI刊物)
科研项目: 1. “重大呼吸道病毒病猪模型系统生物学机制分析及关键基因筛选、鉴定与功能研究”, “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首批预备项目,基础研究类,编号:NC2010CD0178,牵头申报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推荐专家:陈润生、曹雪涛、黎孟枫、马大龙,技术负责人:张德礼 2. “HPPRRSV感染SPF猪PAM早期相关miRNA的筛选与功能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31072115,30万元,2011.01-2013.12,主持人) 3. “人类新基因电子克隆的自动化软件系统建立与实验验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自由申请项目(No.30270342,20万元,2003.01-2006.12,主持人) 4. “西北地区环境友好型呼吸道病毒病防控技术补偿机制研究”,财政农业专项资金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可支配经费:10万元,2010.01-2010.12,子课题:主持人) 5.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感染猪肺泡II型上皮细胞过程中miRNA分子演化网络的系统生物学分析”,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No. GREKF12-03,11.54万元,2012.07-2014.06,主持人) 6. “基于miRNA组学数据的重大病毒病猪模型天然免疫调控分子机制的系统生物学分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No.O5SY021107,5万元,2010.09-2011.08,主持人) 7. “HuN4株HPPRRSV感染SPF猪发病过程中蛋白质分子演化网络的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重点项目(No.SKLVBF200905,18万元,2009.01-2010.12,主持人) 8.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过程中磷酸化蛋白质分子演化网络的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No. GREKF09-05,12万元,2009.09-2011.08,主持人) 9. “义乌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A549株人肺腺癌细胞系过程中相关miRNA的筛选与功能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No. 2010KF13,10万元,2010.01-2011.12,主持人) 10. “甲型H1N1流感病毒miRNA发现和感染SPF猪发病过程中miRNA分子演化网络的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基金资助课题(No.SKLBC09F04,2万元,2009.12-2010.12,主持人) 11. “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相关miRNA的筛选和功能分析”,浙江大学农业部动物疫病病原学与免疫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No. 2010KLEP002, 2万元,2010.01-2010.12,主持人) 12. “畜禽抗病毒感染免疫组学、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含人才专项资金项目延续资助:HPPRRSV和PCV2共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PAM)相关蛋白谱和miRNA谱的筛选与功能分析);极高恶性横纹肌样瘤(MRT)细胞分化的信息基础及动物模型成瘤过程中分子演化网络的系统生物学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才基金资助项目(No.01140406,20万元,2006.09-2010.12,主持人) 13. “人类新基因电子克隆的自动化软件系统建立与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30200266021315092002,2003-2006,主持人) 14. “人类新基因的电子克隆、实验确认与功能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2920011217608062000, 2000-2002,主持人) 15. “第八届国际人类基因组大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交流项目(No.30310203017, 2003.04.21-2003.05.15,主持人) 学术成就 1. 获得两项重要标志性鉴定成果:(1)京科登字20040602号:安全高效的水貂肠炎病毒细胞培养灭活疫苗的首次研制成功和长期广泛应用;(2)总后鉴证2002121008号:恶性横纹肌样瘤(MRT)在模型动物体内的首次发现和成功复制,为阐明其起源之谜提供了机会;从染色体遗传变异角度初步阐明了MRT的发生、发展规律,从比较医学角度揭示了MRT的组织细胞起源;解决了传代细胞系致癌毒理实验的难题,揭示了遗传变异率与致癌(瘤)的关系。在生物循环选育领域,初步建立了病毒细胞遗传进化的优劣环境交替性生物循环选育作用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并得到实际应用,它正是联系高效水貂细小病毒疫苗研制、痘苗病毒重组质粒转染技术创新、细胞系致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异类肿瘤在体实验转化现象确立与横纹肌样瘤起源之谜初步揭示的纽带与桥梁,具有广泛的科学指导和实用意义。 2. 率先实施人类新基因电子克隆研究,在基因(含非编码RNA)识别新方法与功能基因分离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建立了从计算机软件分析、人工干预分析及与实验生物学相结合角度来发现人畜新基因的方法,并证明它是加速基因克隆和鉴定的一条有效途径;合作者对新基因识别及调控区预测的算法研究,显著提升了基因预测和启动子预测的精确度,初步合作建立了人畜新基因的自动化电子克隆软件;电子克隆百余人类新基因,还用计算机识别800个人类新基因候选对象,部分基因编码序列已被实验证实和引用,其中几个新克隆基因已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出明显的生物学功能活性;发现了美国NCBI基因组注释项目公布的人类基因模式参考序列(REFSEQ)存在各种类型的多种/处错误,这一结果提示应慎重使用NCBI的REFSEQ数据库。 3. 最先进行重大呼吸道病毒病猪模型系统生物学发病机制分析及重大疾病相关天然免疫基因功能研究猪模型探索,已建立重大呼吸道病毒病猪模型分子演化网络的系统生物学分析体系,以及畜禽及病毒的生物信息学与计算系统生物学研究的技术支撑体系,近3年在Cell Death and Disease, Plos One, Proteins(Structure,function & Bioinformatics), Vet Microbiol, J Clin Virol和BMC Infect Dis等SCI期刊发表通讯作者论文14篇。
荣誉及奖项: 1.2002年4月,Nature出版集团(NPG)组织的第七届国际人类基因组大会(HGM2002)Poster竞赛(与会代表2000多人,参赛论文680篇)的全球5个获奖者之一,因“In Silico Cloning of Novel Human Genes and Their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获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HUGO) 基因命名委员会Poster奖。这是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人类基因组大会上首次获奖,HUGO基因命名委员会代表推荐为HUGO 成员 2.“水貂病毒性肠炎细胞培养灭活疫苗及其免疫研究”获1989年度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张德礼。水貂病毒性肠炎细胞培养灭活疫苗及其免疫研究。中国科学B辑, 1990,(4): 399~408] 3.“Vero-2和MA-104细胞系染色体组型分析与致癌-致瘤性研究” 获2000年度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张德礼、李六金、白晓鸿、高步先、刘尚高、黄高升。Vero-2和MA-104细胞系染色体组型分析与致癌-致瘤性研究----在犬五联疫苗制备中替代BHK-21细胞系的细胞株筛选和检定。中国兽医科技,1999;29(6):16~20] 4.2003年11月因《生物循环选育和新基因识别与验证》获中国博士后生命科学学术研讨会暨院士论坛优秀学术论文奖第一名(从大会录用的110篇参赛论文中评选出14篇优秀论文) 5.《动物细胞系染色体组型分析与致癌/致瘤性和恶性横纹肌样瘤(MRT)起源研究》由中国农业大学上报教育部推荐参加2001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获综合评定成绩85分,居全国120余名,进入终审阶段(论文编号09060201),相当于获2003年以后设立的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6.1998年1月,因在《Biologicals》同一期上连载两篇重要论文而被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执行主席致函免费授予AAAS会员证书 7. 1991年因在《中国科学》上发表的论文被列入我国优秀科技人才结构状况调查对象(见《科技导报》1992年1期相关软科学调研报告) 8.2002年被家乡推荐为“陕西英才”。2010年被评为365.com优秀教师 标志成果 1.张德礼、李六金、黄高升、夏耕田、高步先、刘尚高、何旭玉、方福德、徐镔蕊。“军犬疫苗制备用细胞系染色体组型分析与致癌安全性评价和横纹肌样瘤起源”于2002年10月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组织的医药卫生科技成果鉴定,获得很高评分,获军队后勤科技成果鉴定证书(第2002121008号) 2.张德礼、于永仁、夏耕田、韩慧民、殷震、王树志、刘尚高。“水貂细小病毒灭活疫苗研制与应用” 获得国家生产批准文号(农业部(99)农牧(药文)字第40号)产生巨大社会、经济效益,并获得国家二类新药证书(农业部(98)新兽药证字第13号)视同通过鉴定(2004年4月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登记号:京科登字20040602号),可参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马传贫免疫理论突破人、国家发明一等奖获得者、黑龙江省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沈荣显院士推荐) 3.张德礼、李六金、黄高升、白晓鸿、高步先、刘尚高、何旭玉。“横纹肌样瘤的起源研究----高变异率BHK-21细胞致裸鼠产生恶性横纹肌样瘤的实验研究”于1999年1月通过北京军区联勤部组织的军队医药卫生科技成果鉴定(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突破性成果,7位医学病理学评审专家一致推荐给予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社会兼职: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生物信息学、临床医学基础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评审系统专家与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医学免疫学与生物信息学)评审专家(2003年起) 2.2003年中国博士后生命科学学术研讨会暨院士论坛分组会议主持和2006年中国科学院智能计算与生物信息学学术研讨会(WICB2006)程序委员会委员 3.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人、答辩委员与博士后出站报告评审委员(2004) 4.农业部第一届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委员(2009年起,猪蓝耳病与禽流感组)、四川省侨光医药保健科学研究所研究员(1996年起)
联系方式: 地址:712100陕西杨凌西农路22号动物医学院19号信箱 手机:13679108785 电邮:ericmapes@126.com;zhangdeli@tsinghua.org.cn;zhangdeli@nwsuaf.edu.cn 博客:http://delizhang.bokee.com 网站:http://vir.nwsuaf.edu.cn
备 注:

365.com 版权所有 @2009—2010 保留所有版权